中国国家图书馆

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首,全球最大图书馆之一,但是抛去这些光环之后它更重要的是无数人知识的源泉。

休闲娱乐 特色游
  • 联系方式:

    010-88545426
  • 最佳游览时间:

    全年
  • 推荐游览时长:

    3小时
  • 门票价格:

    门票价格:无 门票价格:无
  •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21:00
    周六至周日 9:00-17:00

景区介绍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南长河畔,紫竹院公园旁。坐落在中关村南大街33号。国家图书馆1987年落成,总馆占地7.24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国家图书馆的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主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地上书库19层,地下书库3层,书库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设计藏书能力2000万册。

馆舍介绍

中国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是中国的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旧称北京图书馆,一般简称“国图”。裙楼分布在主楼两侧,并形成两个面积甚大的天井,天井内为花园,形成楼中有园的独特景致,裙楼地上5层地下1层,分布着图书馆的各个功能单元,设有各具特色的阅览室46个,其中开架阅览室23个,日均可接待读者六、七千人次。该建筑还曾被评为“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榜首。
包括北海公园附近的文津街分馆,馆舍面积共17万平方米。国家图书馆每年大约要接待海内外读者400多万人次。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丰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结粹。作为国家藏书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法接收中国大陆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此外还收藏中国大陆的非正式出版物,例如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之列。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和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从藏书量和图书馆员的数量看,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可上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皇家缉熙殿藏书,最早的典藏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珍品特藏包括善本古籍、甲骨金石拓片、中国古旧舆图、敦煌遗书、少数民族图籍、名人手稿、中国少数民族文献、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和普通古籍等260多万册(件)。外文善本中最早的版本为1473-1477年间印刷的欧洲“摇篮本”。这部分藏品极为珍贵,闻名遐迩,世界瞩目。截至到200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达2500多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举不胜举。其中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2007年6月8日,中国国家图书馆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百年记忆

一九〇九年九月九日,清政府批准筹建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调内阁大库、翰林院、国子监南学书,以及文津阁《四库全书》、敦煌劫余遗书作为基本馆藏。一九一六年,教育部饬京师图书馆,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庋藏,国家图书馆职能开始体现。百年来,京师图书馆陆续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二日改称国家图书馆,通过国家拨交,社会捐赠和馆员努力购藏,形成了两千七百万册件藏书、两百TB数字资源的浩瀚馆藏。馆舍面积达到二十五万平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位,承担着为国家立法决策机构、教育科研单位和社会公众服务的重任。
国家图书馆先后有缪荃荪、陈垣、梁启超、蔡元培、任继愈等出任馆长,团结社会贤达共襄馆务,培养出众多图书馆人才。还有一代代默默奉献的普通员工,他们立志岗位成才,恪尽职责,甘为人梯,爱岗敬业,求实创新,支撑起国家图书馆这座知识大厦,也形成了贯穿百年的国图精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图书馆大胆开拓,锐意改革,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承担了许多国家重要文化工程。国家图书馆以人才兴馆、科技强馆、服务立馆为宗旨,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19年9月9日(清宣统元年七月二十五日),朝廷批准军机大臣、学部尚书张之洞的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京师图书馆成立后,缪荃荪首任监督。江翰、夏曾佑、梁启超等先后任馆长。鲁迅等知名学者为它的建设付出了巨大努力。尽管清政府及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府国库空虚,无力维持图书馆的经费,但京师图书馆古籍馆藏丰富,同时因接受全国缴送而具有国家馆地位,它的成立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进步。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同年7月,国立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隶属大学院。为解决经费问题,经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简称“中基会”)谈判并签定协议,国立北平图书馆与中基会属下的北海图书馆于1929年8月合并。合并后,馆名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直接接受南京政府教育部和中基会合组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领导。中海居仁堂为一馆,北海庆霄楼为二馆。这一时期,由于经费有了保障,馆藏丰富,关心图书馆建设的各界知名人士众多,又聘用了大批高水平的馆员,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并于1931年在文津街建成了新馆舍。这一切,使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事业发展出现了飞跃。抗日战争期间,该馆部分馆藏和馆员南迁,并陆续在上海、香港、昆明、重庆等地建立了办事处。抗日战争胜利后,该馆驻各地办事处及藏书,除存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善本书和自南京运台北的18箱内阁大库舆图外,陆续运回北平。在此时期内,该馆多次遇到严重的经济困难。直到1949年2月北平解放后,该馆才重获新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馆归属文化部领导。1949年9月27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1951年6月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58年6月,该馆改属北京市领导。1960年11月,该馆重归文化部领导。伴随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步伐,该馆也出现了大发展的局面。藏书量年均增长40万册,并接受了国内很多藏书家和知名学者捐赠的珍贵图书和手稿,充实了国家书库。读者人次和图书流通率均有成倍增长,并积极开展为科研和生产提供的参考咨询服务,出版了多种联合目录与专题书目,还举办了多次展览和报告会,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1957年,根据国务院通过的《全国图书协调方案》,该馆作为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在主持编辑图书分类法、全国联合目录、统一编目卡片和图书馆人员培训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发挥了国家图书馆的作用。

书库资源

国家图书馆是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核心,其主要职能是:①完整、系统地搜集和保管本国的文献,从而成为国家总书库。②为研究和教学采选外国出版物,使其拥有一个丰富的外文馆藏。③开展科学情报工作,为科学研究服务。④编印国家书目,发行统一编目卡片,编制回溯性书目和联合目录,发挥国家书目中心的作用。⑤负责组织图书馆现代技术设备的研究、试验、应用和推广工作,开展全国图书馆网络化的设计、组织和协调工作,在推动图书馆实现现代化中起枢纽作用。⑥为图书馆学研究搜集、编译和提供国内外情报资料,组织学术讨论,推动全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⑦代表本国图书馆界和广大读者的利益,参加国际图书馆组织;执行国家对外文化协定中有关开展国际书刊交换和国际互借工作的规定;开展与国际图书馆界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综合性研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国家建立的负责收集和保存本国出版物,担负国家总书库职能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 学位论文、古籍善本、特藏专藏、工具书、年鉴、电子出版物、缩微资料、视听资料。国家图书馆一般除收藏本国出版物外,还收藏大量外文出版物(包括有关本国的外文书刊),并负责编制国家书目和联合目录。国家图书馆是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推动者,是面向全国的中心图书馆,既是全国的藏书中心、馆际互借中心、国际书刊交换中心,也是全国的书目和图书馆学研究的中心。履行搜集、加工、存储、研究、利用 总馆和传播知识信息的职责。国家图书馆是全国书目中心、图书馆信息网络中心。承担着为中央国家领导机关,重点科研、教育、生产单位和社会公众服务的任务。负责全国图书馆业务辅导,开展图书馆学研究。1998年开始,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始立项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部分馆藏资料实现数字化,部分数据已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国家图书馆全面入藏国内正式出版物,是世界上入藏中文文献最多的图书馆。同时重视国内非正式出版物的收藏,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博士论文收藏馆,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并特辟香港、台湾、澳门地区出版物专室。国家图书馆的外文书刊购藏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国内典藏外文书刊最多的图书馆,并大量入藏国际组织和政府出版物,是联合国资料的托存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不仅收藏缩微制品、音像制品,还入藏了国内外光盘数据库近百种,电子出版物8000余种。国家图书馆在搜集、加工、存储、提供和开发文献等方面,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藏用并重的格局。国家图书馆重视图书文献的保护工作,采用传统的修整技术和先进的缩微摄影技术,对馆藏要籍和各类珍稀文献进行修复和再生性保护。
中国国家图书馆履行全国书目中心职责,编辑出版国家书目、联合目录和馆藏目录。国家图书馆编辑全国书刊联合目录始于1927年,1957年以后此项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和完善。1997年10月正式成立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与管理图书馆计算机联合编目工作,共建网上联合目录,共享书目数据资源和文献资源。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国家重要的文化机构。代表国家执行有关对外文化协定,开展与国内外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接待外国政府首脑和高级代表团的参观访问;增进与世界各国图书馆界、文化界的交流与合作;参与有关国际组织的学术活动。与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图书馆、学术研究机构建立并保持着书刊交换关系。通过设在馆内的ISSN中国国家中心,使中国连续出版物的书目信息参加世界范围内情报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与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等图书馆界开展人员交换、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等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合作,成功地举办了各类以中国文化典籍为主的展览。

景区图片 更多
最新动态
网友推荐 更多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甲33号

关于北京旅游网/ 商务合作/ 网站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我们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