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馆简介
北京湖广会馆始建于1807年,坐落在宣武区虎坊桥西南隅。东为虎坊路,北临骡马市大街,南与北京工人俱乐部为临,西为居民住宅区。门牌为虎坊路3号。是一座雕梁画栋、磨砖对缝青水墙的建筑群,呈现皇宫内院的金碧辉煌,却也玲珑剔透颇具王府风范。湖广会馆是湖南、湖北两省旅京人士为联络乡谊而创建的同乡会馆。主要用于同乡寄寓或届时聚会,已有200年历史,是北京仅存的建有戏楼的著名会馆之一,也是按原有格局修复并对外开放的第一所会馆。
该馆原址曾为清代达官名流的故居。据史料记载,乾隆嘉庆年间的历任大臣都在这里居住过,如:刘权之、王杰等。中国伟大的革命者孙中山先生曾五次来到北京湖广会馆,在这里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大会宣布了国民党的成立,此后多次在此召开党内会议。许多梨园界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曾在此登台献艺,如:谭鑫培、陈德霖,京剧名票王直君等。湖广会馆有着辉煌的历史,但经过百年的风吹雨打,会馆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变得残破不堪。为了保护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资源。1984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湖广会馆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它的价值被进一步确认。1986年12月北京市政协常委、市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张开济同志提出了修复北京的旧会馆建为戏剧博物馆的建议,此提议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随即视察了湖广会馆,作出修复北京湖广会馆的决定。经过各界人士多方奔走与长期努力,历时十年时间,修复的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齐心协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1996年4月北京湖广会馆修复工程宣告竣工。
1996年5月8日北京湖广会馆大戏楼正式对外开放。修复后的戏楼,四周墙壁是经过工人师傅仔细考察研究继而恢复的博古彩绘,戏台上方为“霓裳同咏”匾,抱柱楹联长达一丈六尺,上联写“魏阙共朝宗气象万千宛在洞庭云梦”,下联配“康衢偕舞蹈宫商一片依然白雪阳春”。观众席分为上下两层,古香古色的八仙桌整齐排列,为观众提供了舒适的环境。重修后的会馆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整体建筑古朴幽雅、阁楼宽敞、雕梁画栋、曲径通幽,以其特有的古朴与典雅成为北京南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经过长时间的文物征集工作与紧张的筹备,1997年9月6日,北京湖广会馆作为北京市第一百座博物馆“北京戏曲博物馆”宣布成立。湖广会馆的修复,又为北京增添了一处新景点,不但开发了旅游资源,也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湖广会馆也是宣武区委、区政府定的首批宣武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北京湖广会馆分别由大戏楼、文昌阁、宝善堂与风雨怀人馆组成。博物馆门前有一口井名为“子午井”,称其为“子午井”是因为据史书记载,在子时(零点)、与午时(正午12点),从此井打上的水异常甘甜,而其它时间井中的水皆为苦涩的。井的两侧立有两座石碑,分别由梨园名宿时慧宝和徐兰沅所书,记载了梨园前辈为贫苦的同行购置义园的(坟地)的过程及捐款数目。重张会馆已走过了10多个年头。在这期间,会馆的领导及工作人员都在不断的努力,致力把会馆打造成为符合国际标准的一流会馆。 湖广会馆作为对外宣传的文化阵地,为方便各国观众更好的欣赏中国戏曲的无穷魅力,每晚7:30分在大戏楼中就会响起京剧开场的锣鼓声,因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外宾到湖广会馆观看京剧演出。戏楼继中、英文字幕后又推出了英、日文同期翻译等服务,此举得到国际友人的一致好评。
湖广会馆经过修葺,更加雄伟壮丽,门前的广场上抽象的脸谱雕塑,洋溢着民族文化的时代气息。新建的传统照壁使会馆的外观更增添了几分古朴、庄重。容光焕发的大戏楼为海内外的游人提供了一座“原汁原味”的东方古典剧场。这里已是集观光、游览、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具有古都风貌的旅游胜地。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广会馆也在紧跟时代步伐,在完善会馆硬件设施的同时,在工作流程和服务方面也在不断的提高,逐步达到了国际水平。湖广会馆作为文物古迹,象征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也代表了首都古今结合的风貌,是京城一道特殊而又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