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孔庙)

孔庙/国子监是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求学祈福之地,许多家长为祈祷自己的子女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纷纷前往此地为子女祈福。

景区等级: AAAA
特色游
  • 联系方式:

    010-64057214,010-64075259
  • 最佳游览时间:

    4月-10月
  • 推荐游览时长:

    3小时
  • 门票价格:

    成人门票:30元
    半价门票:15元
    门票优惠规定:
    1、中、小学生凭有效证件免票,大中专学生凭证购买半价门票;
    2、持老干部离休证免票;现役士兵凭有效证件免票;
    3、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免票;
    4、残疾人凭残疾人证件免票。 成人门票:30元
    半价门票:15元
    门票优惠规定:
    1、中、小学生凭有效证件免票,大中专学生凭证购买半价门票;
    2、持老干部离休证免票;现役士兵凭有效证件免票;
    3、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免票;
    4、残疾人凭残疾人证件免票。
  • 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8:30-18:00(17:00停止入场)

景区介绍

国子监(孔庙)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它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国子监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孔庙占地22000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得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前院东面有碑亭、神厨、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斋所,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两侧排列着198通元、明、请三代进士题名碑,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大成门外有乾隆石鼓和与之有关的两座清代石碑。中院的主要建

更多
国子监(孔庙)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它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国子监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孔庙占地22000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得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前院东面有碑亭、神厨、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斋所,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两侧排列着198通元、明、请三代进士题名碑,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大成门外有乾隆石鼓和与之有关的两座清代石碑。中院的主要建筑为东西庑和13座御碑亭;后院崇圣祠独立成院,集合成北京孔庙完整的古建筑群体。 >>查看虚拟旅游

大成殿

大成殿月台前右方,有一株苍劲高耸的柏树名曰“触奸柏”。相传明代奸相严嵩曾代嘉靖皇帝祭孔,他平时专横跋扈、欺压百姓、残害忠良、作恶多端。当他路经该树下,狂风骤起,柏树枝摇动,吹掉他的乌纱帽,使其仓皇逃走。后人认为柏树有知,能辨忠奸,称此树为“触奸柏”或“辨奸柏”。据说,这株古柏为元代国子监祭酒(校长)许衡所植,至今已700多年,仍枝繁叶茂,挺拔苍劲。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建筑,是供奉孔子神位,祭孔时皇帝行礼的地方。现存大成殿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扩建而成,五进九间,双层飞檐,四坡五脊,通高33米,黄色琉璃瓦,顶部正脊两端均装饰龙形鸱吻,殿内金砖铺地,整体规制,与故宫太和殿无二。

十三经碑林

  “十三经刻石”亦称“乾隆石经”。十三经是儒家的13部经典著作。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孔庙的十三经刻石共有189座,原存放于国子监东西六堂,1956年修缮国子监时移至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夹道内。
  十三经是研究儒学的珍贵史料。我国虽有“熹平石经”、“开成石经”,但都有不同缺陷,唯乾隆石经有独特之处。
  蒋衡,清雍正年间江苏金坛恩贡生,游历长安时,见“开成石经”众手杂书,紊乱不堪,深以为憾,决心自书一部十三经。于是,从雍正四年(1726年)至乾隆二年(1737年),历时12年,完成了这部63万字的经文手书,字体工整,一丝不苟。乾隆五年(1740年)江南河道总督高斌将蒋衡手稿转献朝廷,收藏于大成懋勤殿。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钦命和珅、王杰为总裁,彭元瑞、刘墉为副裁,负责考订蒋书经文,并动工刻石。彭、刘以宋、元善本十三经校订蒋衡手稿,并把俗题字改为古体字,同时考证经文异同。

进士题名碑

  孔庙院内198座进士题名碑,记载了元、明、清三代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进士题名始于唐代雁塔题名,据说韦肇及第,偶尔题名寺塔,于是后人相继仿效。孔庙院内题名碑是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开科取士后建立的。元代开科16次,明代又曾把元代的刻名磨去刻上本朝进士姓名,故元代题名碑已不多见,仅有的三座是康熙年间国子监祭酒(校长)吴苑掘地时发现的。明代77座,清代118座。著名人物有:明朝护卫北京城将领于谦、明末大将军袁崇焕、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禁烟首领林则徐等。其中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代末科进士题名碑上还刻有“沈均儒”的名字。沈先生是著名的爱国人士,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还有一些事迹、传说,在民间流传很广的传奇人物,如刘墉(刘罗锅)、纪昀(纪晓岚)等,也均碑上有名。刘墉、山东诸城人,按其才华本应成为状元,但一般考官决定不了,必须皇帝御批。乾隆皇帝拿到刘墉试卷后,看其名字为“墉”,说 “状元怎能用庸碌之人”,于是召见刘墉,见其矮小、鸡胸、罗锅。便想为难他一下,让他以自身长相为题作诗一首,刘墉即刻吟到“背驼负乾坤,胸高满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跳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以貌取才者,岂是贤德人”。弄得乾隆皇帝哑口无言,但乾隆还是御批为二甲二名。进士题名碑于2011年完成保护棚的修缮工作。

景区图片 更多
最新动态
网友推荐 更多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13/15号

关于北京旅游网/ 商务合作/ 网站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我们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