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纪念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一处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纪念性旅游景点。

博物馆 特色游
  • 联系方式:

    010-66125392
  • 最佳游览时间:

    全年
  • 推荐游览时长:

    1小时
  • 门票价格:

    20元,学生10元(大学本科及本科以下凭学生证) 20元,学生10元(大学本科及本科以下凭学生证)

景区介绍

郭沫若纪念馆

郭沫若纪念馆位于北京什刹海风景旅游区内前海西畔,南望北海公园静心斋,为京城“胡同游”、“王府游”的出发地。它所在的位置,原为中医世家乐氏达仁堂私宅,乐氏达仁堂于1924年把这片地购置下来,修建成一所中西式结合的宅院。新中国建立之初,乐氏把这所宅院赠送给了国家。1950——1963年这里曾是蒙古驻华大使馆和宋庆龄寓所。此后,院落被一分为二。1963年11月郭沫若由北京西四大院5号迁入其东侧中式四合院庭院建筑部分。直至1978年6月病逝,这里既是郭沫若的寓所,也是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室的所在地。地名初为“西河沿8号”,1965年北京市街道名称调整时,改为现在的“前海西街18号”。 1982年1月,中共中央将此处定名为“郭沫若故居”;8月,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颖超、成仿吾、李一氓分别为故居题名,于11月16日郭沫若诞辰90周年时,举行“郭沫若故居”定名仪式。1988年6月12日纪念郭沫若逝世10周年之际,郭沫若正式对外开放,同时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雕塑规划小组共同出资筹划,雕塑家司徒兆光创作的郭沫若全身铜像在故居庭院东侧草坪上落成。在胡绳院长主持的开馆仪式上,

更多
郭沫若纪念馆

郭沫若纪念馆位于北京什刹海风景旅游区内前海西畔,南望北海公园静心斋,为京城“胡同游”、“王府游”的出发地。它所在的位置,原为中医世家乐氏达仁堂私宅,乐氏达仁堂于1924年把这片地购置下来,修建成一所中西式结合的宅院。新中国建立之初,乐氏把这所宅院赠送给了国家。1950——1963年这里曾是蒙古驻华大使馆和宋庆龄寓所。此后,院落被一分为二。1963年11月郭沫若由北京西四大院5号迁入其东侧中式四合院庭院建筑部分。直至1978年6月病逝,这里既是郭沫若的寓所,也是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室的所在地。地名初为“西河沿8号”,1965年北京市街道名称调整时,改为现在的“前海西街18号”。 1982年1月,中共中央将此处定名为“郭沫若故居”;8月,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颖超、成仿吾、李一氓分别为故居题名,于11月16日郭沫若诞辰90周年时,举行“郭沫若故居”定名仪式。1988年6月12日纪念郭沫若逝世10周年之际,郭沫若正式对外开放,同时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雕塑规划小组共同出资筹划,雕塑家司徒兆光创作的郭沫若全身铜像在故居庭院东侧草坪上落成。在胡绳院长主持的开馆仪式上,请国家副主席王震为铜像揭幕,并宣布郭沫若子女捐献的文物将由郭沫若故居永久保存。如今,庭院里的树木花卉依然如故,郁郁葱葱。垂花门内郭沫若的办公室、卧室、客厅和夫人于立群的写字间还保持着主人在世时的景象。东西厢房和后排两侧的房间辟为陈列室,由“郭沫若的文学世界”、“郭沫若与中国史学”和“郭沫若的人生历程”三部分组成,介绍这位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的理想追求、治学之路和他的情感世界。 1992年,北京市政府命名郭沫若故居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现更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4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务会议决定“郭沫若故居”更名为“郭沫若纪念馆”。郭沫若纪念馆与宋庆龄故居、鲁迅博物馆、茅盾故居、老舍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等专题人物博物馆共同组成京城名人故居旅游系列,使观众能够零距离感受大师们的风采。

四合院

四合院东西厢房和后罩房两侧的房间,当年分别做过会议室、秘书办公室及家人的住房,如今已辟为展室。展览从文学、历史和生平三个方面立体地表现了郭沫若这样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东厢房为《郭沫若的文学世界》,包括“诗文”、“史剧”、“译著”三个专题;西厢房为《郭沫若与中国史学》,包括“古代社会研究”、“甲骨金文探奥”、“先秦诸子批判”、“历史人物评说”四个专题。观众通过这两部分内容可以了解郭沫若在文、史两大领域中的成就与贡献。后罩房的《郭沫若的人生历程》则讲述了郭沫若追求理想、以身报国,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86年的风雨人生。展览以郭沫若的一句平静而有震撼力的话作为结语:“我要以松柏的态度来刻画出自己的年龄,能成为合抱的大木给天下的劳人以一片清荫,即使中途遭了电击或者枯死,我也希望它的残骸能够供给贫苦人一把取暖的柴。”
四合院北房为原状陈列室。正中是郭沫若的客厅。沙发摆成马蹄型。钢琴前面的单人沙发是郭沫若接待外国朋友时习惯的坐椅,主客人在他左手,正中的位置上。他双耳重听,助听器只能带在多少有些功能的左耳上,所以只好打破以右为上的常规。沙发后面的背景是中国著名山水大师傅抱石的巨作,写郭沫若游九龙渊诗意。在这幅丈二山水的下面,主人陈列了一排他所喜欢的石头,造型自然,各显神韵。郭沫若曾有诗自述说:“我亦爱石人,爱石之性坚,纵使遭磨砻,以方寓于圆。”

客厅

客厅东面与郭沫若的办公室相接。一排书柜依西墙而列,书柜上方横挂着毛泽东的真迹《西江月·井冈山》。对面是于立群的隶书中堂,录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南窗下面对面放着两张书桌,主人常用的是东边那张。黑电木的墨盒、北京牌的蓝黑墨水、普通的极品狼毫……正是用这些最平常的文具,晚年郭沫若完成了《兰亭序》真伪的论辨、《李白与杜甫》、《出土文物二三事》,还有他去世之后成集的《东风第一枝》和平生最后一部译作《英诗译稿》。办公室东边的小门通向卧室,这是东耳房。一部百纳本的《二十四史》伴着一张棕绷床、绿格子的床单使小屋显得朴素宁静。
前排北房和后罩房之间隔着一个南北窄、东西长的小院。郭沫若和夫人每年都在这儿种瓜点豆,丝瓜、苦瓜不用说可以自给自足,而且更忘不了种上一两株蛇瓜,那长得颇似蛇一样的果实最能引起客人的兴趣。穿过瓜架,后罩房中间是于立群的写字间,郭沫若常在这儿和夫人一起写字读帖。三面墙上交相辉映着他们的书法佳作。左边是夫人的小篆条屏;右侧是郭沫若和夫人合作的青铜器拓片的题跋;正面是一幅郭沫若的行草《咏武则天》,透着书家豪爽洒脱,惯为古人作翻案文章的气质,诗言志,文如人,笔酣墨畅,情跃纸上。

园子

垂花门外的园子里另是一番景象。绿茵中一对石狮游玩嬉戏,正由于主人的不拘一格,它们才没有站在大门外显示力量,而是轻松活泼地蹲在草地上。与石狮遥遥相望的是垂花门前两口不成对的铜钟,一左一右,和门前两株古柏相伴为伍。稍高的一只铸于明末天顺丁丑年;另一只铸于乾隆甲子年。它们都是郭沫若的收藏。
一尊郭沫若铜像悠然自如地坐在枝叶纷披的银杏树下,它穿越时空,留下了一个文化先驱的姿态:似在沉思,又似在与前来的朋友倾心交流。
郭沫若是个爱花爱树,亲近自然的人。自从他成为这个院子的主人,最大的变化就是花木逐年增加。
院里最好的时节是春天的四、五月间和秋天的十月。春天,满院的色彩变换不停,百花争妍,各成气象:黄色的报春的连翘,粉红色的热热闹闹开满一树的西府海棠,猩红的铁杆海棠,雍容的牡丹、芍药,特别是满山满地的二月兰,年年自生自长,开起花来一片淡淡的紫色。这野花不光好看而且味道清香,每逢春天,它们是郭沫若一家顿顿不少的时令野菜。
秋天的色彩不在花而在于叶,全院十棵银杏在秋阳之下金光灿灿,浑如十只金色孔雀展开了它们华美的尾翼。银杏是郭沫若最喜欢的一种树。它们是中国特产,而且是古代孑遗生物中仅存的遗迹,郭沫若称之为“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或许这正是对历史有特殊癖好的诗人格外喜欢它的一个原因吧。银杏的树干端正挺劲,独立不倚。夏日里,繁密的叶片像绿色的羽扇为人们送来丝丝凉爽。它的叶子洁静美丽,却没有能引起人们注意的花,甚至人们不曾观察得到它们含苞、授粉的过程。春去秋至,雌性的枝株便无声地送来簇簇滚圆的白果,然后和雄性的伴侣一起把绿色的树冠变得金碧辉煌,给收获的季节增添着神圣隆重的气氛。
如今这里也是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和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 常设机构的所在地。

景区图片
最新动态
网友推荐 更多
地址: 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什刹海西南岸)

关于北京旅游网/ 商务合作/ 网站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我们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