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纪念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时期砖木结构的四合院。

景区等级: AA
博物馆 特色游
  • 联系方式:

    0312-2025444
  • 最佳游览时间:

    全年
  • 推荐游览时长:

    1小时
  • 门票价格:

    免费(此价格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景区实价为标准) 免费(此价格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景区实价为标准)
  •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场,周一固定闭馆

景区介绍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纪念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时期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大门(即原保定育德中学大门)坐西朝东,门楣上挂着一方棕地金字匾额,上面是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亲笔题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踏上石阶,穿过门楼,步入青砖墁地的四合院。院子中间那座面阔3间的过厅,把一个四合院隔成前后两个部分,过厅的两边与前后院相通。

运动由来

  五四时期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在辛亥革命前后,旅法中国人士提倡并组织的留法俭学,巴黎中国豆腐公司工人工余求学,以及欧战期间旅法华工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近代留学活动初兴于19世纪70年代,容闳是中国最早的出国留学第一人,在他的提议下,清政府向美国选派了第一批12至16岁留美幼童。1912年初,李石曾和吴稚晖、蔡元培等在北京发起成立了“留法俭学会”。其目的是鼓励青年学生以低廉的费用和节俭苦学的精神赴法留学,从而把西方的文明输入国内,以改良中国社会。后来遭到袁世凯政府的破坏,留法俭学会因李石曾、蔡元培等人被迫流亡法国而停止活动。

运动兴起

  留法勤工俭学生赴法前,需要在国内进行必要的预备,学习一些法语、西俗和一般工艺技能,以便赴法后的交流、做工和学习。1916年袁世凯倒台后,被迫流亡海外的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人相继回国,开始在国内大张旗鼓地宣传和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经过艰苦的努力,留法预备学校和预备班在全国先后建起了20余所。其中,1917年,在保定高阳县布里村成立的第一所留法工艺学校。学校设有实习工厂,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人之一蔡和森就毕业于此校。1917年秋天在保定育德中学附设了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该班教学质量之高,教学设备之良,赴法人数之多,是其他学校不能与之相比的。革命前辈刘少奇、李维汉、李富春等湖南学生就先后毕业于此班。1918年还在北京、长辛店设立了高等法文专修馆,赵世炎、何长工等就毕业于此馆。

运动热潮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勃然兴起之时,正值新思想、新文化在国内广泛传播,有志青年迫切要求去法国寻求救国之道,留法勤工俭学适应了这一需要,加之各地政府、社会贤达的大力扶持,留法勤工俭学在五四运动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热潮。毛泽东就是为了联系留法勤工俭学事宜,才走出湖南、奔向北京,从而走上革命道路的。他虽然没有赴法,但他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始终抱以极大的热情和支持。当时保定育德留法预备班的湖南学生贺果(又名贺培真)。他在日记里详细记载了毛泽东等人专程从北京到保定看望在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学习的湖南学生。四川的留法勤工俭学生人数最多。赵世炎、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均是四川籍的学生。留法勤工俭学生经过在国内的预备学习之后,于1919年开始分批赴法。毛泽东还专程到上海为第一批学生赴法送行。据不完全统计,从1919年3月17日至1920年12月15日不到两年的时间,共有20批学生赴法,约计2000多人。勤工俭学生们在赴法航行途中生活非常艰苦,因为这些贫家子弟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乘坐的多是没有等级的舱位,有的甚至和牛、马同舱。他们一般从上海起程,途经香港、西贡、新加坡、科伦坡、亚丁入红海,穿苏伊士运河,经赛得港进入地中海到达法国港口马赛或绕道英国伦敦,再到法国的首都巴黎。他们一路颠簸劳累,上岸后如患一场大病。但他们很快振作精神,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与学习中去。

景区图片
最新动态
网友推荐 更多
地址: 保定 莲池区 金台驿街86号

关于北京旅游网/ 商务合作/ 网站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我们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