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毗卢寺博物院

毗卢寺是一座中国佛教的庙宇。它之所以能够收到人们的喜爱,一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二是寺内的精美壁画。

其他
  • 联系方式:

    0311-87775241
  • 最佳游览时间:

    4月-10月
  • 推荐游览时长:

    1-2小时
  • 门票价格:

    门票价格:20元(门票价格仅供参考,实际票价以景区门市价为准)
    门票价格:20元(门票价格仅供参考,实际票价以景区门市价为准)
  • 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08:00-22:00

景区介绍

石家庄市毗卢寺博物院

  毗卢寺在石家庄市西北郊上京村。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历代都曾重修。因殿内精美古代壁画而闻名于世。前殿为释迦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小式布瓦悬山顶,前有卷棚。殿内塑有释迦牟尼坐像一尊,四壁绘有佛教故事和民间神话内容的壁画83平方米。后为寺中正殿毗卢殿,谷称五花八角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后有抱厦,平面呈十字形,建在1米高的月台之上。   殿堂中央供奉毗卢遮那(意译“大光明”、“遍照护”)塑像,四壁有元末明初所绘重彩壁画13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排,绘着天堂、地狱、人间三种题材,包括罗汉、菩萨、城隍土地、帝王后妃、忠臣良将、贤妇烈女等佛、儒、道多种故事122组,人物500余个,技法娴熟,色彩丰富和谐,人物形像神态各异、生动逼真,是中国古代绘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壁画

  毗卢殿壁画的内容非常丰富,包罗万象。除绘有佛、道、儒三教的诸神祗外,还有部分反映当时社会风俗画和往古人物。另外绘画技巧精湛,式样描法丰富,线条类型齐全。各种人物通过画工对不同线条挥洒飘舞的绦带,当风的衣褶,身边流动的彩云,丰富而传神的表情,鲜明而不同的个性。毗卢殿壁画的画面人物大面积运用了沥粉贴金的技法,做工精致,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达到了神形兼备,传神而逼真的艺术效果。

释迦殿

  释迦殿(前殿)明代遗存,面阔三间12.42米,进深三间12.5米,通高9.5米,建筑面积136.2平方米。明间施格扇,余面墙体青砖砌筑,前出一步廊,后接抱厦,单檐悬山筒瓦顶施吻兽。梁架为七架、八檩出廊式,梁与梁间瓜柱支顶,三架梁上脊瓜柱托脊檩,两侧小叉手以辅之,次间山面中柱直通脊檩。梁架用材自然,稍做加工,不施地仗原木彩画。
  释迦殿木架结构与清式做法不同,具有明显明代建造特征。殿内明间设佛坛,上供一佛二弟子,释迦牟尼像为明代泥塑金身说法像,庄严肃穆,跏趺于须弥座之莲花台上,前方左为长者迦叶,右为英俊阿难,二弟子像彩塑金边为1987年补塑。佛像后为高大佛光和须弥山,须弥山北面悬塑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罗汉护法等,中间塑菩萨三大士像为明代原塑,均头戴珠冠,身披彩衣,正中坐观世音,左文殊右普贤,下有各自坐骑分别是独角吼、六牙白象、青毛狮子。释迦牟尼、菩萨三士造像精美,神态自然,工艺精湛,是河北省现存为数不多的明代塑像之一。

罕见寺院

  毗卢殿为灰瓦顶建筑,施正吻、脊刹、小兽,正吻为龙头凤凰卷尾,不同于常见的龙头鱼尾形。大殿前檐两次间墙体上部辟小直棂窗,其余部位用墙体围护。
  毗卢殿顶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其正脊中央有宝瓶竖立于望天吼之上,望天吼两边各有一个仙人;宝瓶两侧,各向东、西延伸至顶端,分别有一个装饰构件——大吻,也叫正吻、龙吻、鸱吻。吻上的龙形有镇火之意,除了具有装饰性外,它的实用功能是“咬”住正脊和垂脊的交会处,以防风雨侵蚀。
  龙吻象征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飞龙在天”,至高无上。四角垂脊象征四方,正脊象征中央,五条屋脊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万物汇聚中央。垂脊上装有脊兽二只,脊兽前是骑凤仙人,这些装饰构件统称仙人走兽。仙人走兽代表神仙保佑,珍禽异兽齐集来朝,寓意天下一统。屋顶以直线和曲线巧妙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还增添了曲线美。

景区图片
最新动态
网友推荐 更多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青路1号

关于北京旅游网/ 商务合作/ 网站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我们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