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古城

永宁为五帝时缙云氏所都,战国为燕地,汉属夷舆县,唐归儒州,辽属缙山县,金为神峰乡。

特色游
  • 最佳游览时间:

    4-10月份
  • 推荐游览时长:

    2-3小时

景区介绍

永宁古城

永宁古城位于延庆县城东17公里,古城历史悠久,明代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明成祖朱棣北巡驻跸(bi)延庆时,在此置永宁县,之后开始兴建十三陵,故有"先有永宁城,后有十三陵"之说。 宣德五年(1430)筑城,周围六里十三步,移县、卫治于此,并徙隆庆左卫来附,永宁成为长城防御系统中的军事重镇。万历十七年(1589)重修4座城门,东称迎晖,西称镇宁,南称宣安,北称威远。古城为典型的北方方城格局,城内原设有县衙、永宁卫、隆庆左卫、参府衙等衙府,以及鼓楼、钟楼和玉皇阁等。其中玉皇阁为永宁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唐贞观十八年(644),高28.2米。 城内十字大街东为善政街,西为广武街,南为阜民街,北为拱极街。以南北大街为界,东半城大小胡同15条;西半城大小胡同17条。后因战乱等原因大部分被毁。 永宁城在明清时为县治,长达246年。城中玉皇阁的历史更早,阁内石碑记载,此阁建于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5年,比滕王阁还早8年,至今已有1300余年。永宁古城是典型的北方方城格局,四门建有瓮城,瓮城外是护城河,是长城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内设有参将府、永宁卫、隆庆左卫、县

更多
永宁古城

永宁古城位于延庆县城东17公里,古城历史悠久,明代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明成祖朱棣北巡驻跸(bi)延庆时,在此置永宁县,之后开始兴建十三陵,故有"先有永宁城,后有十三陵"之说。 宣德五年(1430)筑城,周围六里十三步,移县、卫治于此,并徙隆庆左卫来附,永宁成为长城防御系统中的军事重镇。万历十七年(1589)重修4座城门,东称迎晖,西称镇宁,南称宣安,北称威远。古城为典型的北方方城格局,城内原设有县衙、永宁卫、隆庆左卫、参府衙等衙府,以及鼓楼、钟楼和玉皇阁等。其中玉皇阁为永宁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唐贞观十八年(644),高28.2米。 城内十字大街东为善政街,西为广武街,南为阜民街,北为拱极街。以南北大街为界,东半城大小胡同15条;西半城大小胡同17条。后因战乱等原因大部分被毁。 永宁城在明清时为县治,长达246年。城中玉皇阁的历史更早,阁内石碑记载,此阁建于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5年,比滕王阁还早8年,至今已有1300余年。永宁古城是典型的北方方城格局,四门建有瓮城,瓮城外是护城河,是长城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内设有参将府、永宁卫、隆庆左卫、县衙等衙府,还有玉皇阁、鼓楼、钟楼等众多古迹,可惜多于战乱和文革期间被毁。 延庆从2011年6月8日开始决定分五期恢复永宁古城风貌。城墙、玉皇阁、县衙、文庙、显化寺等一批重点古迹按原貌复建,同时建设明清风格的步行商业街、古文化一条街、手工作坊一条街等,古城规划总占地面积56.3万平方米。2003年7月开城迎宾,并举行了首届"古城文化节"。复建后的永宁北街长470米,街两侧有800余间商务客栈。临街店铺以经营药材、丝绸、制陶及古典家具为主。2012年6月告竣的一期工程占地25367平方米,包括高28.2米、占地421平方米、飞檐斗拱的玉皇阁,800多间雕梁画栋的明清风格的商务客栈,宽13米、长470米的永宁北街道路工程。

天主教堂

除了古典的中式建筑,永宁城内还有一座别致的西式建筑--天主教堂,位于南街阜民街上的一条胡同口,始建于1873年,又叫耶稣圣心堂,是京郊最老最大的教堂。今年,教堂进行重新修缮,绘制了目前为止北京最美的教堂穹顶壁画。
走进教堂院门,白色的圣母亭首先进入视线,其后被柏树半掩的教堂顶部显露着与古城风格的迥异。向东走到教堂正面,这座中世纪哥特风格的青灰色建筑总会给人带来一些小震撼。整个教堂坐北朝南,呈南北向长方形,教堂面阔13米,通进深26米,占地416平方米。八个尖塔冲天而起,前部矗立8跟砖柱,其中前方4跟立柱夹3个三角形,中间的三角形内雕有十字架和外文。由于与位于北京西城区西安门内的北堂-西什库天主堂的形制几乎一样,只是规模较小,这座教堂又有小北堂之称。
教堂内部极其神圣而精致。这些正中穹顶上的壁画是由意大利米开朗基罗第九世传人和中央美院的学生们共同完成的,墙壁上的10扇窗户由特殊材质的彩色玻璃制成,内墙悬挂的14处为纯金打造,整个内饰达到了亚洲教堂中的最高级别。

历史记载

永宁城始建于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5年),由大将军尉迟恭(敬德)监修,叫寒江城。当时城池南面有一条大河,俗称寒江。相传,当年武艺超群的女将樊梨花曾经镇守此城。永宁城东门和北门外,至今还留有樊梨花驻守时用过的校场、点将台、牧马场和马厩等遗迹。大约在辽金时期,这座唐代的永宁城毁于战火。
明朝初年,永宁称"中所屯",也称"终食屯",为屯兵之所。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明成祖朱棣北巡,驻跸于永宁西北15公里的团山(又称独山,永宁八景之"独山月夜"即在此)。当时,延庆百姓已于明初被迁往关内,妫川大地日渐荒凉。朱棣见这里山川秀美,沃野百里,遂下诏,复置隆庆州并分置永宁县;同时委派原礼部尚书赵羾,大批迁移山西百姓及犯罪官吏,开发建设延庆。
明宣德五年(1431年),阳武侯薛禄奉命统兵前来永宁县修城驻守。明正统四年(1439年),又在原土石城基础上加以重建。城为正方形,周长六里零十三步,高三丈五尺,间以砖石砌筑。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因大水致使城郭多处坍塌。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又派参将方振、总监工杨大节予以整修,城高增至四丈。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参将张国柱再次修葺。
明代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在此置永宁县之后,才开始兴建十三陵,故有"先有永宁城,后有十三陵"之说。
据说,明成祖朱棣在北京称帝后,想寻一块陵寝宝地,就派刘伯温四处勘查。刘伯温来到永宁,一下子看中了九龙山。当时九龙山前有个村庄叫跑马湾,村前还有条小河名叫泔水河。刘伯温想,明朝皇帝姓朱,"猪"在这里有泔水吃,再理想不过了。 朱棣视察后也欣喜万分,决定迁移附近老百姓,兴建陵寝。跑马湾的村民不愿搬家,就想出一个主意,把村名改成屠家营,还刻石、做旧,立于村边。等刘伯温再次带人来时,发现村名变了,很是恼火。因为,"屠"就是杀呀。屠家是要杀猪的,那还了得!就把族长抓起来拷问究竟。
族长说,这个村的正名是屠家营,从元朝起就一直这么叫;那时,驻扎在永宁的蒙古人整天在这个村屠宰牛羊,所以把村子叫屠家营,后来,老辈人还立了界碑呢。至于跑马湾,只是个俗名罢了。
刘伯温看过界碑后,十分无奈,便报告朱棣,打消了其在这里建陵的念头。
后来,朱棣就把明朝皇陵建于昌平县十三陵一带。1949年后,屠家营人将村名改为新华营。这个地名还在。

古庙遗址

在永宁镇火神庙发现了一处十分罕见的明代火神庙壁画,壁画描绘的是明代的战争场面,引起了文化部门的关注。火神庙位于永宁镇和平街,现存正殿三间和西配殿三间。火神庙东西山墙和后檐墙布满了壁画,东山墙上的神仙们正骑着火龙、持着火蛇、踏着风火轮,向下面喷烟放火,而壁画下半部分则是两支激战正酣的军队。
本县火神庙并不多,主要建在重要城镇和街市,目前只有永宁的火神庙保存下来。经调查得知,和平街火神庙是明永乐年间军队出征前祭祀军旗的地方,因此两山墙上出现明代战争的场面也就顺理成章了。
和平街火神庙东西山墙壁画描绘了恢宏壮观的明代战争场面。壁画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神仙世界,下半部分为人间战争。壁画虽然没有指明具体描绘的是哪场战争,但至少是明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长年争战与防御这一历史事实的缩影,也是延庆地区作为南北交融之地和军事防御要塞的真实写照。
在火神庙东西山墙壁画北侧,靠近城门的位置各有一组明代军乐队图案,使人们对明代军乐队的阵型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在东山墙"争战图"中,一名士兵用"长尖"吹响了出征的号角,这些乐队组合,保留下了有关明代军乐的珍贵资料,对研究延庆地区民间舞蹈、音乐的形成和流传有着重要意义。

景区图片
最新动态
周边住宿
网友推荐 更多
地址: 北京市延庆区三里河路

关于北京旅游网/ 商务合作/ 网站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我们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