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博物馆

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主要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

博物馆 特色游
  • 联系方式:

    010-67027702、010-67024431
  • 最佳游览时间:

    全年
  • 推荐游览时长:

    2小时
  • 门票价格:

    本馆全年对外免费开放,需要提前预约。 本馆全年对外免费开放,需要提前预约。
  • 开放时间:

    每日9:00-17:00(16:30后停止入馆),周一例行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景区介绍

国家自然博物馆

国家自然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代表国家保护、研究、收藏、阐释和展示自然物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自然遗产。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58年5月现址主体建筑落成,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馆名。1959年1月开馆,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1962年1月定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2023年1月更名为国家自然博物馆。 国家自然博物馆位于北京中轴线南段东侧,毗邻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天坛。现有建筑面积23000余平方米,年接待观众达180万人次。 国家自然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免费对社会开放。主要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地球科学、生命科学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目前是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自然历史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国家自然博物馆馆藏藏品逾43万件,珍稀标本数量在国内自然博物馆居首位,如世界上出现最早的有胎盘哺乳动物中华侏罗兽化石、复原全身羽毛颜色的赫氏近鸟龙化石、唯一保存完整的“黄河象”化石等

更多
国家自然博物馆

国家自然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代表国家保护、研究、收藏、阐释和展示自然物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自然遗产。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58年5月现址主体建筑落成,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馆名。1959年1月开馆,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1962年1月定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2023年1月更名为国家自然博物馆。 国家自然博物馆位于北京中轴线南段东侧,毗邻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天坛。现有建筑面积23000余平方米,年接待观众达180万人次。 国家自然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免费对社会开放。主要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地球科学、生命科学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目前是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自然历史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国家自然博物馆馆藏藏品逾43万件,珍稀标本数量在国内自然博物馆居首位,如世界上出现最早的有胎盘哺乳动物中华侏罗兽化石、复原全身羽毛颜色的赫氏近鸟龙化石、唯一保存完整的“黄河象”化石等,还收藏有许多珍贵的国礼标本。 国家自然博物馆基本陈列以生物进化为主线,设有古爬行动物、古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神奇的非洲等常设展览,展示了生物多样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构筑起一个地球上生命演化发展的全景图。每年还推出不同主题的临时展览和巡回展览。 国家自然博物馆主要面向古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古人类学等基础学科开展野外科考、科研和博物馆学研究,在古生物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和Science累计发表论文十余篇,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重要奖项十余项。与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博物馆等百余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国内野生动物保护区、化石产地建立数十个科研科普基地。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百余项。 国家自然博物馆先后赴六大洲二十多个国家、地区举办巡回展览,与三十多个国家、地区的五十多个知名大学、博物馆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进行创新性科普项目交流。举办中关村论坛平行会议、中生代古哺乳动物国际研讨会等国际会议,彰显新时代我国自然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国家自然博物馆以展览、藏品、研究成果为基础设计教育规划及课程体系,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开展科学、艺术、文化融合的教育活动,形成众多科普品牌,如博物馆之夜、实验乐翻天、小小研究生等。自主研发设计的集展览展项、球幕电影、动手实验、专家讲座于一体的流动科普平台已走进二百余所学校和社区,不断创新馆校合作方式和内容,服务学生和社区居民数十万人次。上世纪80年代创办科普期刊《大自然》杂志。近十年来编撰出版科普读物二百余册。 国家自然博物馆一直秉承普及科学知识、服务社会公众的办馆理念,始终在做好标本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和科学普及的基础上,坚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展示中国特色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特色展品

国家自然博物馆的馆藏标本有相当数量为国家一、二类保护的动物植物标本,还拥有一定数量的模式标本以及具有特殊意义的珍贵标本,许多标本在国内、国际上都堪称孤品,包括世界闻名的古黄河象头骨化石、长26米的巨型马门溪龙、世界上最早鸟类之一 的三塔中国鸟以及完整的整窝恐龙蛋化石等。馆内还收藏着世界各国友好人士赠送给我国国家领导人的部分礼品标本,如科摩罗总统访华时赠送给江泽民同志的珍贵的拉蒂迈鱼(矛尾鱼)标本、早年越南胡志明主席送给毛主席的亚洲象标本、朱德转送的鳄鱼标本等各类礼品标本。其中比较珍贵的还有澳大利亚赠送我国的恐鸟骨骼标本,这种地球上最大的鸟已经于1885年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灭绝,而这件标本也是保存在我国的唯一的恐鸟标本。

基本陈列

国家自然博物馆现有四个大型基本陈列:古生物陈列(古爬行动物厅、古哺乳动物厅、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厅、无脊椎动物的繁荣厅)、植物陈列(绿色家园厅)、动物陈列(动物—人类的朋友厅,动物的奥秘厅)、人类陈列(人之由来厅)、海洋陈列(水生生物馆)、神奇的非洲——贝林捐赠世界动物标本展”这六个陈列构筑起一个地球上生命发生发展的全景图,并以生物进化为主线,以生物多样性为主要展示内容,向观众普及生命科学知识。
馆内还设有几个专题展馆,如“人体真奇妙”、“恐龙世界”等,以及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新开辟的互动式探索自然奥秘的科普教育活动场所——探索角。同时,本馆每年都会推出若干个临时性展览各种临时性专题展览,影响较大的包括“优生优育”、“人与生物圈”、“香港自然风光”、“人体真奇妙”以及连续12年推出的“动物生肖”展览等,其中青春期教育展览“男孩女孩”展览被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最佳活动” 奖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最佳活动创意” 奖。目前博物馆常年还保持1—2个优秀展览在全国各地巡回展出。
近年来,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专业展览曾多次走出国门,如“中国恐龙展”曾先后在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瑞典、芬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展出。从1977年开始,还先后引进过“澳大利亚特有动物”、法国“性的自然史”、台湾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的“鲸的故事”等展览,1997年还与香港海洋公园联合举办过“白鳍豚” 展览。

科普活动

几十年来,国家自然博物馆先后出版一些有代表性的科研专著和科普读物,如甄溯南的《中国恐龙足迹研究》、蔡其侃的《北京鸟类志》、王鸿媛的《北京鱼类志》、刘思孔与他人合著的《中国蝶类志》及《中国鸟类食毛目的研究》等。馆内有关专家还直接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植物志》等专著的编纂工作。由馆内专家集体编写的科普图书《生物史图说》,198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周国兴研究馆员的《人之由来》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普读物;1996年关键研究馆员等撰写的大型科普读物《恐龙时代》一书,被出版社作为优秀图书推荐给读者。科普作家唐锡阳的著作《环球绿色行》一书,读者反映强烈。甄塑南和周国兴研究馆员曾被中国作家协会授予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称号。
国家自然博物馆内的北京动物学会等学(协)会还利用假期举办各类夏令营和生物教师培训班等活动,如先后组织了9届北京市中小学生物知识竞赛、生物夏令营和科普讲座以及策划“小手牵大手走进自然博物馆”。
国家自然博物馆的专业学术刊物《北京博物馆研究报告》创刊于1979年,已出版了60期,并与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研究机构保持着资料交换关系。2005年2月《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报告》改为《自然科学与博物馆研究》,由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和北京天文馆共同主办。本馆与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同主办的科普期刊《大自然》杂志创刊于1979年,已发行出版了119期,目前年发行4万余册,1997年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

景区图片 更多
最新动态
网友推荐 更多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天桥南大街126号

关于北京旅游网/ 商务合作/ 网站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我们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