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祠坐北朝南,由大门,过厅,正堂组成。在过厅和正堂内设有文天祥生平事迹展及塑像。院内一棵歪脖枣树相传为文天祥亲手所植。
联系方式:
6401 4968最佳游览时间:
全年推荐游览时长:
全天门票价格:
门票价格:5元;学生2元 门票价格:5元;学生2元北京文天祥祠:又名文丞相祠,坐落在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遭囚禁和就义的地方。1376年明洪武九年建祠,现存大门、前殿、后殿。 江心寺文天祥祠:位于浙江温州江心屿。祠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文天祥就义200周年,占地面积821平方米。信国公文天祥祠:位于深圳南山区南头城现中山东路15号,是清嘉庆年间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这座具有纪念意义的古迹,是南头城中保存最为完整并规模最大的古建筑。南通文天祥祠:位于南通市东华塔陵园东侧。2008年,崇川区政府恢复重建了文天祥祠。 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1278年元兵进犯,奋力抗元,后兵败被俘,掳至大都,囚禁在兵马司土牢达四年。文天祥面对元统治者的软硬兼施、恩威并用毫不动摇,誓死不降,在狱中写下了千古不朽的正气歌,凛然正气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北京文天祥祠坐落在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明清两代为祭祀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 ,将当年文天祥被囚禁的土牢旧址扩大改建而成,至今仍保持明代的建筑风格。1984年10月对外开放。祠堂坐南,由大门、过厅、堂屋等三部分组成,面积近600平方
更多北京文天祥祠:又名文丞相祠,坐落在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遭囚禁和就义的地方。1376年明洪武九年建祠,现存大门、前殿、后殿。 江心寺文天祥祠:位于浙江温州江心屿。祠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文天祥就义200周年,占地面积821平方米。信国公文天祥祠:位于深圳南山区南头城现中山东路15号,是清嘉庆年间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这座具有纪念意义的古迹,是南头城中保存最为完整并规模最大的古建筑。南通文天祥祠:位于南通市东华塔陵园东侧。2008年,崇川区政府恢复重建了文天祥祠。 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1278年元兵进犯,奋力抗元,后兵败被俘,掳至大都,囚禁在兵马司土牢达四年。文天祥面对元统治者的软硬兼施、恩威并用毫不动摇,誓死不降,在狱中写下了千古不朽的正气歌,凛然正气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北京文天祥祠坐落在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明清两代为祭祀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 ,将当年文天祥被囚禁的土牢旧址扩大改建而成,至今仍保持明代的建筑风格。1984年10月对外开放。祠堂坐南,由大门、过厅、堂屋等三部分组成,面积近600平方米。堂屋内保留有原祠堂的部分珍贵文物。如明《宋文丞相传》石碑、清《重修碑记》石碑及《宋文丞相国公像》碑等。“生平事 迹展览”简要介绍了文天祥青少年时期、入仕后十五年间、起兵抗元、九死一生、再举战旗、兵败被俘、楚囚就义的英雄事迹。室内屏风正面为毛泽东手书“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背面为文天祥所著的《正气歌》全文。后院尚存一株枣树,相传为文天祥被囚禁期间亲手所植,向南歪斜的树身象征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伫立堂前,凭吊英灵,我们更能深刻地 体味爱国主义精神的崇高和那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文天祥祠"庙"小(仅600平方米)"神"大,20年来共接待中外游客20余万人次。人们在这里吟颂《正气歌》和《过零丁洋》,感受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以身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修缮后的文天祥祠依照1930年的历史照片资料,复原了后殿文天祥泥塑像、神龛、供桌及部分匾额、楹联;前殿更新了展板、展柜,通过图表、照片、绘画、实物等,展现了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千古传诵,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文天祥本人也以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文天祥历来是坚贞不屈、精忠报国的爱国英雄的典范,受到人民的爱戴,不少地方都建祠纪念。在文天祥的家乡,有文氏祖族祠堂,堂内藏有文天祥画像和历代石刻多块,是研究文天祥生平的珍贵历史文物。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文天祥听说元军东下以后,在赣州组织了义军开进临安(今浙江杭州)守御,第二年出任右丞相,奉命到元军营中谈判,被元军无理扣留。后来他设法逃出元营,到浙江温州北瓯江江心的一个孤岛上居住了一个多月。他在这儿召集温、台、处三地的志士仁人共商复国大计。这里的人们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建造文信国公祠。现存祠庙为清代建筑,肃穆清雅。大殿里塑有文天祥像,神态自若,从容不迫。大殿四周有8幅壁画,反映着文天祥的一生活动。此外,还有《正气歌》刻石和历代文人学士咏赞文天祥的诗文碑刻多方,都是较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文天祥的纪念性建筑中,要数北京的文天祥祠最为著名了。文天祥从浙江到福建、广东与张世杰、陆秀夫等继续抗元,于端宗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元军俘获,掳至大都(今北京),关在兵马司土牢中。在被囚的四年中,他与元朝统治者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正气歌》就是这段时间内写成的。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文天祥在柴市(今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西口)英勇就义。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按察副史刘崧主持在柴市顺天府学右侧建造了文丞相祠。当时把柴市一带也改为教忠坊,"教忠坊"石刻现在就嵌刻在祠堂正殿的西壁上。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朝廷把祭祀文天祥列入祀典,每年春秋两次,由顺天府官员主持祭祀仪式,同时重修了祠庙。到万历年间,祠堂由府学右侧迁到了左侧, 规格进一步提高。此后,嘉庆、道光和民国年间都不断对祠堂加以修缮,保存至今日。 文丞相祠坐北朝南,自南向北由大门、过厅、享堂(正殿)三部分组成,现有面积600多平方米。穿过牌楼式大门就是过厅,正中为文丞相半身像。在建祠的时候,文天祥塑像着儒服,后来才改为宋丞相的官服:头戴高冠,手执笏板,面容安详,双目炯炯有神,直视南方,三绺黑须飘洒胸前,一派儒雅风范。塑像反映出的是正统思想,似有千篇一律之嫌,不足以表现出文丞相的精神力量,不知建祠当初的儒服是什么样子,想来应比现在的塑像更有独特风格吧!过厅现已辟为文天祥生平展览室,从中可以看到文天祥壮烈的一生。雅室虽小,但却洋溢着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过厅的后面一座灰筒瓦悬山顶的建筑便是享堂了,这里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里面保存了历代石刻等珍贵文物,最著名的莫过于东壁上嵌刻的唐代大书法家李邕所写的《云麾将军李秀碑》断碑二础石,艺术价值很高。北墙前有明代的《宋文丞相传》石碑、清《重修碑记》及《宋丞相信国公像碑》,都是研究文天祥的宝贵实物资料。树,是祠庙中不可缺少的。文丞相祠内种的并不是郁郁葱葱的松柏,原有三棵树龄达百年的古槐。祠内现存有枣树一棵,位于享堂前东侧,相传是文天祥被囚于兵马司时亲手栽种的。这棵枣树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尽管枝干虬曲,但却都自然倾斜向南,与地面成约45度角,似乎也在学着主人"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