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槌山

棒槌山在磬锤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内的山上,有一块石头,上粗下细,形似棒槌,故此山俗名“棒槌山”。

景区等级: AAA
登山 踏青 赏花 避暑
  • 联系方式:

    0314-2057090、0314-2057355
  • 最佳游览时间:

    全年
  • 推荐游览时长:

    3-4个小时
  • 门票价格:

    门票:旺季25元(索道单程50元,往返80元) 门票:旺季25元(索道单程50元,往返80元)
  • 开放时间:

    8:30-16:30,16:00停止入场

景区介绍

棒槌山

棒槌山在磬锤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内的山上,有一块石头,上粗下细,形似棒槌,故此山俗名“棒槌山”。该石上部直径15.04米,下部直径10.7米,高38.29米,连同棒槌底下突起的基座通高60米。 棒槌山的中部有一棵桑树,名蒙桑(也称崖桑),结桑葚。峰北部300米处有一寺庙,庙内石壁上有摩崖石刻,从北至南依次是:弥勒佛、七世达赖(格桑嘉错)、宗喀巴、五世班禅、不动金刚、米拉日巴、吉祥天母。到棒槌山游览,可在山下乘索道直达,也可经由普乐寺步行登山。

景区历史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皇帝以该峰状似磬锤,将此山赐名为“磬锤峰”。磬锤峰孤立于平缓的山峦之上,犹柱擎天,那上部略粗下部略细的自然造型很容易开启人的想象力,说它可与纳米比亚的“上帝的拇指”。
颇为奇妙的是,磬锤峰半腰长着一株高约3米的桑树,据测这株桑树与磬锤峰相亲相爱已经三百年了,据传为我国最早之桑树。峰下有一平台,东面断崖有清代密宗雕像。经实测,从台基到峰顶高59.42米,棒锤本身高38.29米,体积为6,508.68立方米,重量为16,200吨。罄锤峰与避暑胜地内的“锤峰落照”亭遥遥相对。

形成原因

棒槌山的形成是有科学依据的。根据地质学家考证,在约1.5亿年前,磬锤峰还只是承德河湖盆地中的泥砂和砾石,后形成岩石,随着地壳的变迁逐渐上升为陆地。但就磬锤峰而言,它形成的历史只有300万年。它是一堵石墙般的山体,经过碰撞、风吹雨淋等自然力,石墙逐段崩塌,最后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神奇的磬锤峰! 这里的岩石和广东韶关的丹霞山的钙质砂砾岩类似,馨锤峰和韶关丹霞山的元阳石真有点相似。可以参看丹霞地貌的解释。

景区传说

承德市附近有座棒槌山。远远看去,它像我省民间妇女捶打衣物的棒槌一样;走近了看,它却是一座挺拔兀立的山峰。棒槌山不远处,有座小山丘,因为它的形状像一个蹲伏在地的青蛙,所以叫“蛤蟆石”。
当地民间流传着“棒槌山倒,蛤蟆石跑”的民谣,这是怎么回事呢?相传,在很古老的时候,大地上经常洪水泛滥成灾,庄稼、房屋被洪水淹没。人们没有办法,只好爬到山上、树上,吃野果野菜充饥。后来,出了个治理水患的大禹,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带领百姓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入大海。治住了水患,老百姓才能够播种五谷,过上安生日子。
话说那一年,大禹带领人到了承德这个地方。他发现山里有只兴风作浪的蛤蟆精。白天,大禹带人辛辛苦苦把水排出去,晚上,蛤蟆精肚子一鼓,又把排出的水吸回来。大禹决心要惩治这只害人的蛤蟆精。一天晚上,大禹发现蛤蟆精又在作怪,就顺手拿起一只捣衣用的大棒槌,三下两下,就把蛤蟆精打得趴在地上,变成了一块大石头。大禹怕它再跑出来作怪,危害百姓,就顺手一扔,把棒槌立在蛤蟆石旁,变成一座山峰。蛤蟆精一动,就给一棒槌。这样,蛤蟆精再也不敢兴妖作怪,只好乖乖地趴在那里,一直到今天。

景区图片
最新动态
网友推荐 更多
地址: 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内

关于北京旅游网/ 商务合作/ 网站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我们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