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总布胡同在元代既已形成,明朝属明对坊,称为总铺胡同,因总铺衙署设于此而得名。总铺是总甲理事的地方,总甲是清朝负责劳役和捐税的官员。清朝属镶白旗,乾隆时称总布胡同,清末宣统时期,以朝阳门南小街为界,分为东总布胡同和西总布胡同,其中西总布胡同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止东单北大街。东西总布胡同,加之民国三十六年(1947)由原城隍庙街而改称的北总布胡同,构成京城有名的“三总布”。
西总布胡同在元代既已形成,明朝属明对坊,称为总铺胡同,因总铺衙署设于此而得名。总铺是总甲理事的地方,总甲是清朝负责劳役和捐税的官员。清朝属镶白旗,乾隆时称总布胡同,清末宣统时期,以朝阳门南小街为界,分为东总布胡同和西总布胡同,其中西总布胡同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止东单北大街。东西总布胡同,加之民国三十六年(1947)由原城隍庙街而改称的北总布胡同,构成京城有名的“三总布”。
西总布胡同在元代既已形成,明朝属明对坊,称为总铺胡同,因总铺衙署设于此而得名。总铺是总甲理事的地方,总甲是清朝负责劳役和捐税的官员。清朝属镶白旗,乾隆时称总布胡同,清末宣统时期,以朝阳门南小街为界,分为东总布胡同和西总布胡同,其中西总布胡同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止东单北大街。东西总布胡同,加之民国三十六年(1947)由原城隍庙街而改称的北总布胡同,构成京城有名的“三总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