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天津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阁"不读gě,而读为gǎo)"。
明万历七年(1579年),建藏经阁,重檐四出,甚为壮观。阁角装有风铃,铃声可远闻数里,乡人因呼为铃铛阁。康熙三十八年,住持含光和尚又重修一次,清代文学大师朱彝尊曾为文以记其事,并描述其登临时的感怀:"夕阳在衣,风铃铮然;翔鸟上下,为之目旷神仪。"光绪十八年,不慎于火,延烧及藏经阁,房子及所储存的大藏经都化为灰烬。1901年,严范孙、高凌文、王世兰等倡议以稽古书院旧址改办新式中学,创建了天津最早的官立中学,名为天津普通中学,其沿革为今天津三中,现址为铃铛阁中学,在其校旗校徽上,铃铛作为其主要标志。
所谓"天津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阁"不读gě,而读为gǎo)"。
明万历七年(1579年),建藏经阁,重檐四出,甚为壮观。阁角装有风铃,铃声可远闻数里,乡人因呼为铃铛阁。康熙三十八年,住持含光和尚又重修一次,清代文学大师朱彝尊曾为文以记其事,并描述其登临时的感怀:"夕阳在衣,风铃铮然;翔鸟上下,为之目旷神仪。"光绪十八年,不慎于火,延烧及藏经阁,房子及所储存的大藏经都化为灰烬。1901年,严范孙、高凌文、王世兰等倡议以稽古书院旧址改办新式中学,创建了天津最早的官立中学,名为天津普通中学,其沿革为今天津三中,现址为铃铛阁中学,在其校旗校徽上,铃铛作为其主要标志。
所谓"天津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阁"不读gě,而读为gǎo)"。
明万历七年(1579年),建藏经阁,重檐四出,甚为壮观。阁角装有风铃,铃声可远闻数里,乡人因呼为铃铛阁。康熙三十八年,住持含光和尚又重修一次,清代文学大师朱彝尊曾为文以记其事,并描述其登临时的感怀:"夕阳在衣,风铃铮然;翔鸟上下,为之目旷神仪。"光绪十八年,不慎于火,延烧及藏经阁,房子及所储存的大藏经都化为灰烬。1901年,严范孙、高凌文、王世兰等倡议以稽古书院旧址改办新式中学,创建了天津最早的官立中学,名为天津普通中学,其沿革为今天津三中,现址为铃铛阁中学,在其校旗校徽上,铃铛作为其主要标志。